拍品展示
拍品详情

名称:中华民国十八年壹圆·双旗币

起拍价:30万 元 规格:G: 25.7g D:3.7cm 标的号: 拍卖地点:

 

中华民国十八年壹圆双旗币,是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银质流通货币之一,其铸造背景与民国初年的政治变革、货币改革紧密相关,既是近代中国货币体系转型的重要物证,也是收藏界关注的民国钱币精品。

历史背景:从“北洋”到“国民政府”的货币过渡

1928年,国民革命军完成北伐,推翻北洋军阀统治,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,形式上统一全国。此前,北洋政府时期(1912-1928)的货币体系较为混乱,银元、铜元、地方纸币并存,且各地造币厂自行铸造,规格不一。1929年,国民政府虽未立即推行“废两改元”(该政策始于1933年),但已着手规范货币铸造,试图通过中央造币厂统一银元标准,中华民国十八年双旗币便诞生于这一过渡阶段,部分由中央造币厂(如上海、南京)铸造,也有地方造币厂参与生产,因此存世版本略见差异。

该币正面铸“中华民国十八年”楷书汉字,环绕“壹圆”面值,顶部为“中华民国”国名,整体布局简洁大气;背面为双旗交叉图案——左为五色旗(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,代表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五族共和),右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(国民党党旗,1928年后逐步取代五色旗成为国旗),双旗间饰以对称的嘉禾纹(谷穗、麦穗),象征“共和丰收”。双旗设计既呼应了民国“驱除鞑虏、恢复中华”的革命历程,也暗含对国家统一、民生安乐的期许;嘉禾纹则是传统“祥瑞”文化的延续,体现了新旧文化在货币设计中的融合。

中华民国十八年壹圆双旗币多为银质,成色约89%.工艺上采用机铸技术,图案清晰,边齿规整。由于民国时期战乱频繁,货币流通损耗大,加之部分版本铸造量较少(如地方造币厂的试铸或早期模具版),如今存世品多分布于博物馆、藏家手中,品相完好者尤为珍贵。在收藏市场,其价值不仅源于历史稀缺性,更因承载了民国初年的政治记忆与社会变迁,成为研究中国近代货币史、社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。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!


更多评论